《学会提问》.md

简介

帮助提高批判性的、清晰的思维。帮助我们掌握使用批判性思维激发对话的技巧。

笔记


总领笔记

提出批判性问题需要搞清楚下面的问题:

  1.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 理由是什么;

  3. 有没有语义不明确或有歧义的词;

  4.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什么。

批判性问题示例: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语是模棱两可(有歧义)的?

  • 什么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

  • 假设是什么?

  •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什么?

  •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 源自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的证据,其效力如何?

  • 个人观察和研究报告形式的证据效力如何?

  • 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 有没有替代原因?

  •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 可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第一章:正确提问的益处和方法

《学会提问》的目的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三个维度:

  • 意识到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批判性问题;

  •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 有积极主动的使用这些批判性问题的强烈渴望。

学会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

  • 评判一场演讲或讲座的水平高低;(这正是我欠缺的,每次听别人汇报总是无法评判水准,思维被带着走,认为人家说的都有道理)

  • 客观评价一篇文章、一本书、一篇博客提供的证据,不盲从盲信;

  • 形成自己的论点、观点。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不用思考,无差别吸收外部信息,无法判断信息的质量,无法选择该吸收什么,该摒弃什么。

  • 淘金式思维:通过不断思考和积极提问,识别信息的价值,有选择性的吸收。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 弱势批判性思维:使用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的信念,意味着你不关心自己是否接近真理和美德,目的在于抵制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会毁掉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道和进步性的特征;

  • 强势批判性思维:对所有主张都提出批判性问题,包括对我们自己的主张。只有强迫自己批判性的看待初始信念,才能保证自己不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


第二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有两种:

  • 描述性论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描述准确与否的问题,比如音乐对提升数学是否有帮助?

  • 规定性论题:是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问题,比如我们应不应该禁止未成年人玩暴力游戏?

操控型论证是先有结论再找理由,小心这种论证。

看一篇文章首先要找出论题和结论,明白作者想要表达啥。


第五章: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什么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表达某种观点时,是基于一定的假设,他深信如此,所以后面的论证都是基于此假设,那么找出他的假设并评判假设的正确性尤为重要。

  • 价值观假设: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当作者在社会论证采取了一种立场,他们通常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因此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倾向或者价值偏好,这些倾向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假设;

  • 描述性假设: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


第六章: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本章的目的在于帮你识别论证中的谬误,以免中交流者的圈套,谬误就是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交流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接受他的结论。

谬误的种类:

  • 人身攻击谬误: 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从而将注意力转移;

  • 滑坡谬误: 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实际上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 粉饰谬误: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是去细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 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

  • 循环论证谬误: 在论证过程中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比如: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做是对的)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选择;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就不该采用;

  • 以偏概全谬误: 一个仅根据群体中极少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整个群体的结论;

  • 叙述谬误: 错误地假设因为我们能讲出一个貌似可以解释一系列正在发生的实时的故事,所以我们已认识到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全部联系;

  • 诉诸公众谬误: 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 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恐惧、希望、爱国、怜悯和同情;

  • 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其容易受到攻击,进而攻击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观点;

  •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所以你就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比如:他最近心情不好,是因为中年危机)

  • 计划谬误: 人们或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尽管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 因果混淆谬误: 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忽略共同原因谬误: 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 事件归因谬误: 仅仅因为乙事件在时间上紧随甲时间之后,就认为乙事件是由甲事件所引发的。


第九章: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 所谓替代原因,是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它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第十三章: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一个批判性思维者的特点:

  • 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

  • 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 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

  • 迫使他或她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Last updated